系统神学

排序方式:  
  • 神的属性 - 宾客

    圣经说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又说 “认识神的民必刚强,行作大事” 。为什么有那么多自称基督徒的人软弱无力呢?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神的本质和属性无知。大多数自称基督徒的人所相信和跟随的,并非是那位又真又活的神,也不是圣经所启示的神。今日教会最大的需要,就是重新研读、相信和传扬至高无上的神真实的属性。教义上的大多数错误、教会的混乱和基督徒生活的软弱,归根到底都是由于对神认识的错误和不完全。在今日的教会里,神的大能和完美属性没有得到传讲,也没有被体验到。许多传传道人自身对圣洁超然的神感到陌生,或与祂没有个人的相交。高度认识神的威严和荣耀,将会坚固教会,鼓舞她更圣洁,作更有力的事奉。神说 “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对祂圣洁属性的无知,必然会阻碍我们在圣洁中成长。对神无限权能,至高荣耀触及心灵的认识,必将在信徒的心里产生真敬拜。一般的基督徒只知道神的一个属性——祂的爱,然而酒连在这种知识中也存在着无知和误解。神是爱,但祂的爱若不与祂其它荣耀的属性一并被看见,这爱就不能被正确理解或体验。我们必须 “既看见神的慈爱,又看见祂的威严” ,“既颂扬祂的慈爱,又颂扬祂的公义。”

    对于任何人来说,无论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最重要的问题是 “神是谁?” ,“神是怎样的神?”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过一种坚强和有用生活的秘诀。这部著作所论述的是神的属性。凡立志认识神和更好服侍祂的基督徒,都当仔细研读该著作。圣经命令我们 “仰望我们的神” ,“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这本书开阔你对神的视野,坚固你的心去完全爱祂,跟随祂!

     

    目录

    1 - 神的独一

    2 - 神的定旨

    3 - 神的知识

    4 - 神的预知

    5 - 神的至高

    6 - 神的主权

    7 - 神的不变

    8 - 神的圣洁

    9 - 神的大能

    10 - 神的信实

    11 - 神的良善

    12 - 神的忍耐

    13 - 神的恩典

    14 - 神的怜悯

    15 - 神的爱

    16 - 神的忿怒

    17 - 对神的默想

    18 - 习题

  • 天生的奴仆 - 路德

    在这场争辩中,我最想发出的不是热而是光。但我所说的话若有过重之处,我承 认自己的过失,如果它是过失的话。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确信,为了神的缘故, 这见证需要更紧迫地传扬给世人。愿神在末世证实这见证!那时,有谁比我更快 乐——因为会有别人作见证肯定,我为真理的缘故而竭力地争辩,没有懒惰或诡 诈。

    如果我看来对你过于尖刻,请求你原谅我。我这样作绝无恶意;但我关注的是, 因为你的大名你在损害基督的事工。谁能总是握住笔杆而不写出过激之词呢? 甚至你也常常向我扔掷冒着火焰的标枪。然而这些事情与辩论无关,并且卷入辩 论的我们必须毫无条件地彼此宽恕;因为我们都不过是人,我们的里面没有一 样不带有人的特征。愿主开启你的眼目,帮助你荣耀祂。阿们。

     

    目 录

    1 - 圣经的教导

    2 - 伊拉斯墨的教导

    3 - 路德如何看待伊拉斯墨的教导

    4 - 批驳伊拉斯墨关于他对否定「自由意志」的经文的解释

    结论

    附言:辩论后期的历史及其今日的重要性

  • 三位一体之美 - 瑞福斯

    前言

    “神是爱” 这三个字比什么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这句话听起 来甜美悦耳,振奋人心,温暖得像一堆熊熊燃烧、噼啪作响的篝火。 但 “神是三位一体” 这句话却很难有同样的效果:它听起来平淡无奇, 滞重无趣。这都很可以理解,本书的目的是要制止这种愚蠢的念头。 是的,人可能把三位一体说成是一个古板守旧、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干 的教条,但事实是,神之所以是爱,就是因为神是三位一体。

    那么本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越来越多地以神为 乐,并看到,神的三位一体使得祂一切的道路都甚美好。这是一个机会, 可以让我们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让我们的心被主得着, 我们自己也会振奋精神,重新得力。因为只有领会了神是三位一体的 意思,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神丰沛无比的仁慈良善和摄人心魂的美好 可爱。假如把三位一体看作是某种可以从神身上剥离的东西,那么我 们从祂身上拿走的不是某种讨厌的累赘,而是恰恰去掉了神身上美好 可悦的东西。正因为神是三位一体的,祂才如此美好,令人渴慕。

     

    目录

    引言 :陌生又危险的领域?

    1. 创世之前上帝在做什么?

    2. 创世 :父爱的流溢

    3. 拯救 :圣子与人分享属于祂自己的美好

    4. 基督徒人生 :圣灵的美化工作

    5. “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像祢?”

    结语 :别无其它选择

  • 神护理的奥秘 - 弗莱威尔

    前言

    「我要求告至高的神,就是为我成就诸事的神。」

    (诗篇57:2)

    神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的方式有两种——即通过祂的话和祂的作为。神创造和护 理之工的大荣耀在于它们证实了神在圣经上所说的一切。

    对神的子民来说,认识祂的护理是件大快事。神的护理不但引领他们上天堂, 而且在他们行走天路时也使他们的灵魂预尝到天上的种种福乐。虽然全世界的 人都在忙于驾驭航船,都在向相反的方向使劲地摇橹,但是至智的神却在以护 理掌舵,引导万有驶向祂自己的荣耀和祂子民幸福的港湾。当看到世人如何在 抵挡神的计划时却又成就祂的计划,如何在反抗祂的旨意时却又行祂的旨意, 如何在驱散祂的教会时却又扩张祂的教会,真是大快人心!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一些喜乐是大得无法形容的,那就是在你个人的经历中 学习护理的喜乐。只要你亲自去尝试体验,你就会明白,无须更多的言语来说 服你。「我要求告至高的神,就是为我成就诸事的神」(诗篇57:2)。

    当大卫在说以上从诗篇五十七篇所引用的祷告时,他正处于被扫罗王追杀的生 死关头(撒母耳记上24:1,2),神应允大卫必安然脱险.神总是垂听祂儿女的 祷告,神在我们生活上各方面(无论大小事)的这一作为被称之为「护理」。 大卫想起神曾经为他作工的经历,这使他在患难中有盼望和呼求神的力量。同 样,今日的基督徒也当思想神在过去为他们所作的工,好让自己的信心和盼望 更加坚固。

    不过,神的子民无法完全明白在上天的途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彼得虽不 懂基督为何替他洗脚的举动,但他被告知以后他必将明白一切(约翰福音3:7) 今后到了天堂的时候,我们不但会看到天堂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我们也将 看到曾经所走之路的美妙。这就好比观看一块手表的不同零件,首先我们看到 各个分离的零件,然后我们会看到这些零件组成一块完整的手表,每一个零件 与所有其它的零件一同运转。正确地看待整个护理计划以及神行每一件事的原 因必然会使人倍觉欣慰。虽然我们今生的眼光如此短浅,不足与我们在天堂将 有的眼光相提并论,然而我们从中所窥见的仍有令人快慰的甜蜜。


    目录

    1 - 神对祂子民的特别眷顾

    2 - 神如何以护理在我们的生命中作工

    3 - 我们为何要深思神特殊的护理

    4 - 我们如何深思神特殊的护理

    5 - 察看神在护理中的作为使人喜乐和得益

    6 - 一至五章中原则的应用

    7 - 实际的问题

  • 认识圣经 - 史哲罗

    前言

    最近二十年,人们对圣经的兴趣有了更新和恢复。自从新正统神学呼吁教会归回到严肃学习圣经内容 以来,在教会生活中,怎样理解圣经并把它的信息应用在我们的时代,这已经成了人们更加关心的问 题。然而,伴随着这种新的兴趣,也出现了混乱和迷惑;在解释圣经的基本原则方面,基督徒学者几 乎没有共同意见。学术界的这种混乱也影响了整个教会的生活。

    我们的时代似乎是一个“平信徒复兴”的时代。这种复兴的很大一部分是和家庭查经和小组团契联系起来的。现在,许多人聚在一起自己讨论、辩论和评论圣经。他们经常发现,他们对圣经的意思或是如何应用圣经有分歧。这引起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

    对很多人来说,圣经一直是一本莫名其妙的书,这导致人们对它的解释很容易产生特别大的差异。有些人甚至对自己明白圣经的能力感到绝望;对另一些人来说,圣经有一个蜡做的鼻子,可以根据读者的利益和喜好任意揉捏。有太多的时候,结论似乎是,“你可以引用圣经来证明任何事情”。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走出这种混乱呢?严肃的读者能否找到任何原则来指导他们,安全地穿过他们从各方面所听到的各种互相冲突的观点呢?这就是本书试图处理的一些问题。

    尽管很多问题属于专家学者的范畴,但我不是要针对释经学进行一些学术辩论。相反,我主要的动机是提供“基本的常识性”的指导原则,来帮助严肃的读者学习圣经,并从中获得益处。本书依照圣经对自身的观点,力图强调圣经的神圣来源和权威。为此,我所提供的解释原则,要试图用来制约和平衡我们太常有的、按照自己偏见解释圣经的倾向。

    最主要的是,我希望本书成为一本帮助平信徒、有实际价值的书。的确,我殷切盼望基督徒继续学习圣经,继续像目前这样在教会中做出贡献。愿本书能鼓励基督徒满有喜乐继续坚持学习圣经,也明白其中的内容。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过以下人士的帮助:玛丽?赛马克为本书手稿打字,斯图亚特毕梅戈帮助作了必要的修改,大卫?维尔斯教授在校正手稿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对所有这些帮助者,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 史哲罗(R.C. Sproul) 里高尼山谷 



    目录

    1 - 为什么要学习圣经

    2 - 个人研经和个人解经

    3 - 释经学:解释圣经的科学

    4 - 解经的实际准则

    5 - 文化与圣经

  • 神的主权 - 宾客

    经常有人指出,解释神的道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需要维护真理的平衡性, 我们衷心地赞同这点。因为有两件事情是无可争辩的:神有主权,人有责任。本 书力求阐明前者,原因是在我们其它的著作中,已屡次强调了后者。我们乐意承 认,过于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危险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因为只强 调神的主权而不坚持人的责任,就会倾向宿命论;而只偏重人的责任却看不见神 的主权,就是在高举受造者,贬低创造者。

    可以说所有教义的错谬就是歪曲真理、谬解真理、不平衡地坚持和教导真理。神 的道也是这样:只有在祂全备的智慧以真实的平衡体现出来时,我们才能享有其 荣美与祝福。过去有太多的人在此失败了;这是因为神真理的一词半句深印于某 人心里,以致他一味专注于这一词半句,而几乎将其它的一切真理拒之门外。既 然神真理的某一教导已被当作“倍受宠爱的教义”,于是乎这又常常成为某一教 派的明显标志;然而传讲神全备的旨意乃是神的每一位仆人的职责(使徒行传20:27)

    诚然,在当今这弯曲悖谬的时代,人随时随地都在受到吹捧,“超人”已成为一 个普遍的说法。现在对于神的至高性这个荣耀的事实,确实有必要加以特别强调; 何处否定这点,何处就需要更多地强调。然而就是在这里,我们也需要许多的智 慧;免得我们的热心没有“按真知识”,而且“按时分粮”这四个字也应常常摆 在神仆人的面前,这是因为一个会众所需要的未必是另一个会众所需要。如果一 个人被呼召在先有阿民念派传道者事奉的地方作工,那么神之主权这被忽略的真 理就应当得到阐释--但是要小心谨慎,以免将过多的干粮喂给“婴孩”。基督 在约翰福音16章12节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 我们必须把这训诲牢记在心。反之,我们如果被召去牧养受加尔文主义影响的会 众,那么传讲人之责任这一真理就有益处。讲道者需要讲的不是听众最喜欢听的, 而是他们最需要的,也就是他们最不熟悉的那些真理,或者是他们在行事为人上 最缺乏的方面。

    如果讲道者按以上所说的去作,就被指控为背叛者;但是,只要能得主的赞许, 那又何妨呢?他被召不是为了“按着人意去行”,也不是要服从人所定的任何 框框条条;他的事奉乃是要符合圣经。在圣经中,每个真理的各个面都是相互 平衡的,因为凡事均有两面,即使是神的属性也不例外;因为祂不但是“爱” (约翰一书4:8),祂也是“光”(约翰一书1:5);所以圣经既要我们看神的 恩慈,也要我们看祂的严厉(罗马书11:22),因此,一味地传讲一面而忽略 另一面就是歪曲神的属性。

    当神的儿子成为肉身时,祂是以“奴仆的形象”而来(腓立比书2:6-7);然 而,虽在马槽里,祂却仍旧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1-12)!圣经说“你 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但是同一章经文又坚持说“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 子”(加拉太书6:2,5)。圣经吩咐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马太福音6:34), 然而圣经又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 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书5:8)。基督的群羊没有一只会灭亡 (约翰福音10:28-29),然而圣经又吩咐基督徒去使他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 坚定不移”(彼得后书1:10)。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事并不矛盾,乃是 互补的,而且互相平衡。一言以蔽之,圣经既宣告了神的主权,也宣告了人的 责任。

    不过,在这部著作中,正如前述,我们所关注的是神的主权。因此,虽然我们 也乐意承认人的责任,但是我们不会在每一页去强调它;相反,我们所要力求 强调的是近来几乎被普遍忽视的那一面真理,因为当代约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的属灵书藉都是专谈人的责任与本分;然而事实在于,只求阐释人责任的作者 们,恰恰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神的主权而失去了“真理的平衡”。难道 坚持人的责任就要把神晾到一边吗?--神难道没有权利吗?若要恢复“真理 的平衡性”,即使一百部如此的著作也不嫌多,一万篇关于此主题的讲章也不 为过。“真理的平衡性”已经丧失,丧失的原因是因为不平衡地偏重于人的方 面,即便没有排斥但也至少淡化或轻忽了神的方面。我们承认,此书只谈一面, 因为它只探讨真理的一面,这一面就是久已被忽略的神的那面。


    目录

    1 - 神的主权与今日

    2 - 对神主权的定义

    3 - 神在创造上的主权

    4 - 神在管理上的主权

    5 - 神在行事上的主权

    6 - 神在救恩上的主权

    7 - 神的主权与人的意志

    8 - 神的主权与祷告

    9 - 我们对神主权的态度

    10 - 神主权教义的价值

  • 基督为谁而死 - 欧文

    序言

    摘自巴克博士对约翰·欧文《基督为谁而死》一书所作的序。

    《基督为谁而死》是一部论战性作品,其写作目的之一是为了表明普世救赎论既不符合圣经也有损于福音。因此,有许多人大概不会喜欢它。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强调教义的准确性,也没有必要参与神学方面的争辩(他们说这些争辩将会揭露出存在于福音派[1] 之间的纷争),这些人或许会对本书的再次问世表示遗憾。一些人或许会认为欧文论述的内容是如此的震撼人心,以致他们干脆不去读他的书;这样的态度只表明我们对事物的偏见和对自己神学观点的骄傲。但我希望本书再版之后,会有抱着不同于以上这些态度的读者来读它。有迹象表明,今天人们对圣经中神学的兴趣出现新的高涨﹕重新审视传统,探究圣经,彻底思考信仰。欧文的作品所提供的正切合那些拥有这种意愿的人,相信它将帮助我们福音派基督教去完成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恢复福音的本来面目。

    最后这句话或许会让一些人难以接受,但它是有事实根据的。

    毫无疑问,如今福音派的信仰处于迷茫和无定见的状态。在诸如传福音的实践、圣洁的教导、地方教会生命的造就、牧者对羊群的带领以及教会管教的实施等方面,存在着对现状广泛的不满,而且对其前景也同样存在着普遍疑惑。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十分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深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这些困惑最终归因于我们已失丧了对符合圣经的福音真义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过去的世纪中已用某种貌似福音的东西代替了真福音。由此我们就遇到了问题;因为这种福音的替代品显示不出真福音在过去的年月里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感召力。新福音明显没有产生深层的敬畏、深痛的悔改、深切的谦卑、敬拜的心灵和对教会的关怀。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其本身的性质和内容,它不能让人在思想上以神为中心,在心灵上敬畏神,因为它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这方面;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与真福音的区别在于它过分关注对人“有帮助”——给人带去平安、安慰、快乐、满足——而极少关心去荣耀神。真福音对人也是“有帮助”的——事实上,它在这方面比新福音有过之而无不及——顺便说一句,它首要关心的总是荣耀神。过去,它在本质上总是宣告神拥有施怜悯和审判人的主权,号召人们去俯伏敬拜全能的主;人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恩典方面都要靠祂得一切益处,无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它所围绕的中心都是神,这是一点也不含糊的。但就新福音来说,它所关注的中心是人。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真福音是敬虔的,而新福音却不这样;真福音的主要目的是教导人们敬拜神,而新福音所关注的只局限于使他们感觉更好;真福音的主题是神和祂对人的旨意,而新福音的主旋律是人以及神对人的帮助。两者间的区别是十分巨大的。新福音把真福音的整个观点和重心都改变了。

    这种改变导致福音内容的改变,因为新福音为了满足对人“有帮助”的要求,它事实上已经重新铸就了圣经所启示的信息;其结果是,圣经的一些主题——如人天生无能相信、神凭自己旨意的拣选是救恩的最终起因、基督特别只为祂的羊死——就不被传讲了。按照新福音的理解,这些教义并不对人“有帮助”;它们会使罪人产生绝望,因为它们说罪人无法凭自己的能力信基督而得救(这种绝望有益的可能性不被考虑;相反,其有益的不可能性却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有损于我们的自尊心)。然而,忽略这些教义的结果是,现在人们只传讲圣经福音的一个部分,仿佛这个部分就是完整的福音一样;冒充完整福音的不完全真理就成了与真理相对立的谎言。因此,现在的基督徒就以这样的方式去向人们传福音,仿佛人们都有能力在任何时候来接受基督;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谈论基督的救赎之工,仿佛祂的死只是为了使我们有这样的可能,即借着信来救自己;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谈论神的爱,仿佛它只是一种会普遍接纳悔改信靠之人的意愿;而且我们把父和子描绘成不是出于主权主动吸引罪人归向祂们自己,而是虚弱无力地静静站在“我们的心门之外”等我们让祂们进入。不可否认,这就是我们如今传道的方式;或许这正是我们真正相信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歪曲的不完全真理,绝不是符合圣经的福音。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传道时,圣经就会见证我们的不是;这种传道已几乎成为我们的标准模式的事实只表明一点,即我们重新审视这事是极为迫切的。因此,恢复符合圣经的福音,使我们的传道和实践与其保持一致,已成为我们目前最紧迫的需要。正是在这一点上,欧文关于救赎的论述能够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


    写作本书的目的

    请容我解释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我是最不愿参与到争论中去的人!但圣经说,我们必须“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近几年来,常常有人请教我关于本书的主题思想,我也听说我国各个地方都在讨论这些内容。因此我确信有必要写这样的一本书。我宁愿这项工作由别人来完成;但我感到,由我来做这项工作总比没有人来做要好!

    我并不是说我是写这样一本书的最佳人选(其它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写出了良好的作品),但我注意到他们仅限于讨论这争论的一些观点;我认为,不仅限于去谈基督借着祂的死没有作什么,而且也充分解释祂作了些什么,这会更好一些。

    我已花了七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一主题,不单研读圣经,也参看其它所有有关的书籍。因此,我建议你仔细阅读我的书。如果有人想反驳本书某些观点,他们将得到我的允许去享有他们想象中的成功。但如果你认真地学习整本书,那么我想你必定会被它所折服。

    虽然我是主最不配的仆人,但我还是希望本书能使那些寻求认识这些真理的人满足,使那些在这些真理上软弱的人得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使主因本书而得荣耀。

    ~ 约翰‧欧文

    1648年


    本书的内容

    圣经说耶稣基督的死是为了救赎人脱离罪而付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基督的死是救赎所有的人脱离他们的罪还是仅救赎一部分人脱离他们的罪?在这个问题上,基督徒的观点存在着分歧;一些人这样说,一些人那样说。那么,圣经是怎样说的呢?这正是我们需要论述的。

    如果我们说基督是为每个人死,那么我们就不能同时说祂只为那些神所拣选的人而死。换言之,如果基督为每个人死,神就没有必要拣选一些特定的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说,神的确拣选了一些特定的人(正如圣经所教导的那样);那么,说基督为每个人死就站不住脚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说基督的死是为所有人所付的赎价,那么以下两点必有其一是正确的:

    1、所有人都必定有能力接受或拒绝那救赎;

    2、所有人都必定实际地被基督所救赎,无论他们知道这事与否。

    假如以上的两点有一个是正确的话,基督为所有人死才可能是实际的。但第一点否认了圣经关于人无助地死在罪中并且自己无力来就基督的教导。第二点则否认了圣经关于有些人永远失丧的教导。显然,基督为所有人死的说法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说基督是为每个人而死呢?这里有五种可能性:

    1、说基督为每个人死,这看起来会使神更加具有“吸引力”。

    2、说神同等地爱所有的人,这看起来会使祂的爱“更伟大”。

    3、说基督的死是为每个人所付的赎价,这看起来会使祂的死更具有“价值”。

    4、圣经使用了“所有人”和“世人”这样的词,这些词看起来应该指的是“每个人”。

    5、虽然一些人不愿改变自己不虔不敬的生活方式,但他们会十分愿意说基督为每个人死,这样他们就能够被算入其内!

    在本书中,我们将察看为何这五个理由都是错误的,以及圣经在耶稣基督死的目的方面教导了什么。

     

    目录

    第一部分:神差遣耶稣基督受死的目的

    1 - 问题的提出

    2 - 一件事由谁来做怎样做和做得结果

    3 - 圣父-我们救恩的实施者

    4 - 圣子-我们救恩的实施者

    5 - 圣灵-我们救恩的实施者

    6 - 基督的作为是用来获得我们救恩的途径

    7 - 基督献上和代求是成就我们救恩的唯一途径

    第二部分:基督之死的真正目的;成就了什么

    1 - 界定主次目的

    2 - 基督的死使谁得益处

    3 - 基督之死的目的是什么

    4 - 基督的死是使救恩成为可能还是肯定

    5 - 基督为之而死的每个人必定实际得救的原因

    第三部分:表明基督不是为所有人死的十六个论据

    1 - 基于新约性质的两个论据

    2 - 基于圣经关于救恩描述的三个论据

    3 - 基于基督作为性质的两个论据

    4 - 基于圣洁和信心性质的三个论据

    5 - 基于“救赎”一词含义的一个论据

    6 - 基于“和好”一词含义的一个论据

    7 - 基于“满足”一词含义的一个论据

    8 - 基于基督之死价值的两个论据

    9 - 从圣经一些特别经文中总结出的一般论据

    第四部:分反驳普世救赎论的论据

    1 - 对普世救赎论通常四个一般理由的答复

    2 -  关于那些运用“世界(人)”一词经文的初步解释

    3 - 约翰福音3:16的详细研究

    4 - 约翰一书2:1,2的详细研究

    5 - 圣经六处经文的简要释义

    6 - 对那些运用“所有人”或“每一个人”经文的解释

    7 - 那些看来表明基督为之而死的人还能灭亡的经文释义

    8 - 揭露一些错误的推论

  • 唯独门徒受洗 - 马龙

    关于这部书

    一些布道是通过学习和研究而形成的。极少布道是伴随着泪水和祷告产生的(这些是最好的布道)。这对书来说也一样真实——一些书是伴随着泪水和祷告产生的,本书就是如此。 关于洗礼主题而写的书没有穷尽。这些书大多数是婴孩洗礼论者写的,其中一些针对的是他们自己之间存在的分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说服我成为一名浸信会人士的,正是婴孩洗礼论者的书籍和论证。一些婴孩洗礼论者相信因受洗而重生,而其他人则不相信。罗马天主教的论据和教导不同于那些自身内部有分歧的路德宗信徒和美国新教圣公会的论据和教导。他们二者又不同于长老会和基督教改革宗。大多数抗罗宗婴孩洗礼论者不认同实施婴孩浸水礼的希腊正统教会(东正教)。马龙博士做了这项查考这些论证的工作,我确信它们对促使他成为一个全心信服的浸信会人士是有贡献的。本书是认真研究和查考符合圣经的洗礼教义的成果。它早就应该出现了,我相信它将成为历史上出自浸信会观点的关于这个主题的经典之作。 就这点而言,我想我听到一些婴孩洗礼论者说,“那圣约呢?”在某些婴孩洗礼论者看来,当他们说到“圣约”时,浸信会人士就不得不让步或逃走;本书将证明事情不是这样。

    马龙博士讨论了圣约神学、割礼和给婴孩洒水这些棘手的问题。 一位浸信会牧师的妻子向我们讲述了下面的经历。她参加了一个地方长老会教会举办的妇女圣经学习班,并且她是学习班中惟一一个不是长老会成员的人。当学习到儿女的主题时,她们谈到“圣约儿女”,突然其中一人意识到班上有一位浸信会人士。她开始为提出“圣约儿女”的主题频繁致歉,因为她说她知道浸信会人士不相信圣约。这位可爱的女士并不知道,浸信会的杰出传道人查尔斯?海登?司布真曾说过,“圣约是神学的精髓。”马龙博士的书将消除持婴孩洗礼论者的这种片面认识。 本书将为牧者和严肃的基督徒提供一种卓越的工具。对那些要回答持守婴孩洗礼论者(后者经常让那些没有认真学习和查考这主题的人不知所措),它也是一部可以用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杰出护教之作。目的明确的读者将会从本书中学习到改革宗浸信会关于“圣约儿女”的立场,即他们藉着心灵受割礼而进入圣约,受圣灵的印记,然后以一种可信的信仰告白表明自己的信仰,这是藉着洗礼公开宣认的。 马龙博士在他的书中说明,惟独信徒(门徒)的洗礼才是我们主和祂使徒所设立的洗礼,并且是圣经所规定的惟一洗礼。 本书或其它任何书都无法完全解决神最好的真仆人之间长期存在的分歧。然而,它将给出对浸信会立场的一个全面回答,并且显明它是一种有理由、可信和可尊重的立场。它也说明改革宗浸信会人士的确是相信圣约的。我们的马龙弟兄研究了圣经和历史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主的许多子民将受益于作者多年严肃认真的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愿我们伟大的救赎主乐意把祂的祝福倾注于我们弟兄长期艰苦的努力之上。

    我向神祈求,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将在浸信会人士和我们亲爱并可尊敬的持婴孩洗礼观的朋友之间带来和解的灵。我还要向神祈求,我们之间在洗礼问题上的分歧将不会防碍我们共同努力去遵从我们主最明确的吩咐,“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

     

    ~ 欧内斯特 雷辛格(Ernest C. Reisinger) 佛罗里达州珊瑚山岬,基督教福音基金会


    目录

    (1) 预备性的原则:释经学、权威和洗礼

         1 - 并非稻草人:约翰慕理论婴孩洗礼

         2 - 符合圣经的解释原则与婴孩洗礼

    (2) 珍珠串:圣约神学、新约和洗礼

         3 - 圣经的圣约神学(第一部分):婴孩洗礼观和浸信会观

         4 - 圣经的圣约神学(第二部分):新约的应验和婴孩洗礼

         5 - 割礼和洗礼的关系

         6 - 全家洗礼、“Oikos程式”和婴孩洗礼

         7 - 对婴孩洗礼所谓证明性经文的解答

         8 - 耶稣对孩子的态度

         9 - 约翰和耶稣的洗礼与基督徒洗礼的分裂

         10 - 诫命的份量、没有明确根据的论证和敬拜规范性原则

         11 - 祝福拓宽到“圣约儿女”的论证

         12 - 传统的见证和没有明确根据的历史论证

         13 - 这有何意义

         14 - 后记:建立浸信会教会的最后呼吁

              - 符合圣经的洗礼模式

              - 对《婴孩洗礼的圣经教义》一书的审视

              - 1689年伦敦改革宗浸信会公认信条附录

  • 称义 - 布卡南

    我们需要与神——我们的创作者和审判者——有关系。显然,关于蒙祂悦纳的错误理解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经过生命的历程却不能到达你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地,这是何等的悲惨!那么,对我们来说,知晓在神的眼中被称义的正确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称义,我们必须注意三个事实;(1)在神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2)神不会忽视我们的罪;(3)耶稣基督仁慈地为罪人作代替者——我们的罪被算为祂的,祂的顺服和圣洁被算为我们的。所有这些事实者记载在神向我们启示真理的圣经中,因此也有权威。

    哪里有人忽视或误解这些真理,那里就会有不懂得怎样蒙神悦纳。若人们丢失了关于称义的真理,那么,他们就丢失了怎样得救的真理知识。

    在本书中,布卡南博士想要解释圣经中关于称义的教导。我想大概没有任何其它著作如此全面地讨论过这个论题。

    ~ 约翰 亚波比 (John Appleby)


    目录

    第一部分:称义教义在历史上解释

    1 - 旧约圣经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2 - 新约圣经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3 - 教父时代到公元1200年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4 - 改革宗时代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5 - 紧接着时代以后,罗马天主教会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6 - 改革宗时代以后,基督徒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7 - 改革宗时代以后,圣公会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第二部分:称义教义的解释

    8 - 圣经中使用 “称义” 这个词的真义

    9 - 什么是称义

    10 - 称义与神的律法之间的关系

    11 - 称义与基督和死之间的关系

    12 - 基督的功劳是我们称义的惟一根基

    13 - 称义与神的恩典以及人的努力之间的关系

    14 - 称义与信心之间的关系

    15 - 称义与圣灵事工之间的关系

  • 从伊甸乐园到荣耀天堂 - 威廉森

    我们要寻找什么?

    “约”的基本定义 约的一般概念 “约”这个术语在圣经中用了差不多300次。旧约圣经的 “berith”这个词用了266次,讲的是两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正式承诺。就实质而言,约是由 一方或双方所起的誓言。当约的承诺发生时,通常用的术语是“切”一个盟约,因为动物被切 开献祭,作为约的庄严承诺仪式的一部分(创15:18;出34:10;撒上11:1),并且由于盟约常 常包括一顿纪念性的膳食或宴席(参见创26:26-30)。这种承诺使相关双方处于“守约”的庄 严义务之下(王上8:24;创17:9-10;出19:5;参见创21:25-34;31:44-55;撒上18:3-4;书 9:3-15等)。违反盟约的条款,这会危及起誓守约之人的康乐和福祉,如果这项盟约是由地位 更高的一方设立的,情况就更是如此。例如,在耶利米书34:8-22中,神因以色列背约宣布审 判,并“起誓”说由于人背弃与祂所立的约,没有遵守他们在祂面前起的誓,祂就要毁灭他们 (参见赛24:5;耶22:5;诗95:10-11;何10:4)。 所以,一般来说,圣经中的盟约,不管涉 及到应许或义务,还是两者兼有,都是立约双方之间的庄严承诺。盟约是起誓的承诺,其中包 括应许和责任。 神与人之间五个主要的约 人们彼此立约(如婚姻之约),也向神立下誓约, 承诺要对神忠心。这两种约都是由人主动立的,但在本书中,我们要查考的是第三种约,就是 神为了使人得祝福而向他们起誓立下的圣约。这些圣约不仅宣告了神对人的某些祝福,而且也 是唯独由神主动设立和加以界定的。这些约经常带有责任和义务,但重点在于神的应许。像前 面提过的其它约一样,这些约包含神的作为,神指着自己起誓,以自己的生命作担保要守这约 。希伯来书解释说,神起的誓不同于人起的誓。没有任何东西超越神,比神更大,使祂可以指 着起誓,以下经文表明了这一点: “当初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 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 来。’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 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照样,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 ,就起誓为证。借这两件不更改的事,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 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来6:13-18) 神所有的话都是确确实实、真实可靠的(诗 119:89-90)。另外,因着基督的缘故,神的应许是信实可靠、万无一失的(林后1:20)。但 以上经文说,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些应许,神起誓来加以坚立。那个誓言并不使祂的话语更 为确实可靠,因为祂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实不变存到永远的。但这确实安慰祂子民的心,并坚 固他们的信心。 所以,在历史进程当中,神宣告了特殊应许,并且起誓加以保证。以下五个 圣约,在圣经中被明确称为这样的约,这五约是:挪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旧约,大卫之约 和新约。这五约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在伊甸园里没有遵守神的命令;这五约是对人类堕落以 后神马上在伊甸园中所宣告的救赎应许的渐进展现。


    目录

    1. 预备旅程考察诸约的特征与功用

    2. 被造与堕落诸约的必要性和目的

    3. 救赎的应许诸约的主题

    4. 神的恩慈和严厉挪亚之约

    5. 又极大又宝贵的应许亚伯拉罕之约 第一部分

    6. 以誓言和记号印证亚伯拉罕之约 第二部分

    7. 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亚伯拉罕之约 第三部分

    8. 归耶和华为圣的民旧约 第一部分

    9. 废去的和存留的旧约 第二部分

    10. 基督——我们的先知和祭司旧约 第三部分

    11. 基督——我们完全的君王大卫之约 第一部分

    12. 国度与圣殿大卫之约 第二部分

    13. 信息与章程新约 第一部分

    14. 新妇与筵席新约 第二部分

    15. 从信心到眼见新约 第三部分

  • 罪之邪 - 伟宁

    前言

    人类染上了许多可怕的疾病。大脑和身体的疾病每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性 命,每天都有成堆的金银耗费在护理、医治或预防疾病之上。所有的人都 向往长寿和健康的身体,并且他们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这个 目标。然而对他们所有的努力而言,正如约伯在圣经中说: 「人为妇人所 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约伯记14:1)。没有人能逃一死,无论他在 哪里,这是人人不可避免的结局。

    然而,我们应当提出这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会衰老死亡呢? 科学家和哲学家告诉我们,死亡仅仅是肉体自然和正常的终点,但是对于 衰老的过程和死亡的存在,他们没有提供我们真实和令人满意的答案。圣 经直截了当地指出死亡的起源和原因。罗马书5:12说: 「罪是从一人入了 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圣经 教导,引起死亡的原因就是罪,罪的源头是从一人——我们的先祖——亚 当而来。亚当弃绝神的权威,违背神的诫命(创世记第三章),成为了第 一个罪人——因为罪就是违背律法。身体与属灵的死亡——乃是人犯罪的 悲剧性后果,他的心灵、五脏六体都染上了这种属灵和道德的癌症,被其 所败坏。他将这罪恶的遗传病遗传给他的后裔,他的后裔又将它遗传给他 们的子孙,直到今日;因此整个人类都被这场毒病所污染,所败坏。这场 疾病影响了人的本性和生命的每一部分——这也包括他的思想、情感和意 志,它也是这世界一切痛苦和患难的根源。耶利米说: 「人心比万物都诡 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并且主耶稣基督亲口说 过,产生邪恶思想和行为的不是因为人外在的环境和处境,而是因为人的 内心,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 恶、诡诈、淫荡、嫉妒、谤渎、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 且能污秽人」(马可福音7:20-23)。人自私和悖逆的心被罪玷污和败坏, 它是战争、离婚、谋杀、说谎以及伤害和困扰人类千万种灾祸的原因。与 「人基本上是善良的」这流行的观念和世人骄傲的断言相反,圣经教导我 们说,,人心和人的本性是罪恶和败坏的,能够行出最大的恶。它染上了 作者伟宁称之为灾中之灾,疾患之中最可怕的疾患——就是罪这道德和属 灵的疾病。

    人的骄傲和属灵的瞎眼使他不愿意去看、也不能看见并且还不承认他真实 的境况。而且,这种骄傲和属灵的麻木乃是罪败坏和玷污人最大的证据。 一些人承认,他们可能有危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几个缺点,存在一些个 人问题,但是只有少数人明白和承认他们自身邪恶之心的腐败的程度有多 大。相信教育、政治制度或经济繁荣能解决人罪恶的问题,这就如同相信 仅仅用阿斯匹林就可治愈致命的癌症。这些事情实在不能揭露和医治深藏 在人心里的疾病。除非人们明白他们真实的境况,寻求唯一可治的疗法, 否则他们将继续被罪恶污染,遭受死亡之灾。

    在这部论到罪之邪恶的古典作品中,作者伟宁犹如一位高明的外科医生, 为人心施行手术,揭露其罪恶状况的腐败和后果。在第一章中,他以极为 精练的两段话对罪的本质作了简洁的定义和描述,接在第二部分中阐述 了罪的邪性,即它抵挡神的本性,抵挡人今生和来生的益处和幸福。伟宁 在努力劝说人们,罪尽管能使我们自私的心暂时得到愉悦,但它是一场大 灾难,是人类幸福的大敌。在第三章,他进一步宣告罪的邪性,陈述一些 对罪邪性的见证,这包括神自己、人、律法、福音甚至罪本身的见证。所 有这些都在以同一声音宣告罪的邪性和其所带来的祸患。随后他在第四 章的运用中,劝勉所有的人逃避这最可怕的灾祸,在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中 寻求其唯一的治疗办法。

    如果你不是基督徒,你需要去读这部著作,因为就你心里的状况和其致命 的后果而言,此著作能告诉你实情。你的心中患有可怕的疾病,就是玷污 你生命和毁灭你灵魂的道德癌症,除非一个人知道他所害的疾病如何致命, 否则他就不会在意,也不会做出任何努力去寻求治疗;如果你已经是基督 徒,你也需要阅读此书,因为虽然你已经从罪的刑罚和捆绑中获得释放, 但是在你的肉体中仍然有罪的残余和败坏,如果你不认识这罪的本质,意 识不到它的深刻性,以及它在你生命中所产生的恶果,你就不会殷勤地抵 制它,你灵命的成长和进步就必将受到阻碍。

    医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告诉病人他所患致命疾病的真相,以及疾病和死亡的 灾难性后果。这样的真相对于病人是难以接受的。伟宁是一位充满同情和 仁慈的灵魂医生,他愿意告诉人们有关他们自己的实情,凡愿意接受自身 邪恶状况和其危害这真相的人,神必拯救他脱离罪的疾病,赐予他属灵的 力量和健康,去过拥有真福气和永恒幸福的生活。

     

    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引起痛苦、战争、仇恨和不公平的原因?大多数所谓的「专家」声 称,人的问题是无知、贫困或缺乏自尊。他们坚持认为,如果人们都受到 教育,收入有保障,拥有自尊,那么世界上的问题就能得以解决。然而, 历史已经证明,受过高等教育,经济富裕的人们和国家往往具有巨大的道 德和社会问题。圣经教导,人的问题比这还严重得多,在人本性的根源中 有一个叫作罪的可憎致命的疾病。罪就是凭自我意志叛逆神的权威、违 背神的律法。在人们明白他们真实的处境及其毁灭性的后果,又寻求神的 医治之前,这个世界就会继续充满严重的问题,不能解决。如果基督徒渴 望在属灵的生活中有长进,他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心里的腐败,并能够对付 它。这是一部不容易读的著作,但它却是非常重要的。谦卑和诚实地去面 对关于我们自己的真实景况是困难的,但对于凡愿意如此去行的人,他们 必然会战胜罪并在圣洁中成长。所有重视灵命成长的基督徒都应当细读这 部著作。


    目录

    1 - 罪是什么

    2 - 罪的邪性

    3 - 见证罪

    4 - 罪之邪这教义的应用

  • 1689年伦敦浸信会公认信条

    公认信条的合理性和作用

    一九八九年是《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The Second London Confession)(也称为《聚集公认信条》(The Assembly Confession)或《一六八九年的浸信会公认信条》(The Baptist Confession of Faith of 1689))已出版三百周年。虽然在一六七七 年该书是匿名着成并出版的,但在威廉和玛丽登基以及信仰宽容法案 (The Act of Toleration)颁布以后,英国的特别浸信会 (Particular Baptists)举行公开集会,在信条上签名,并为广大基 督徒重新出版了该信条。尽管有些改动,但一六四七年的《韦斯敏斯 德公认信条》仍被作为《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的基本框架。其 中一些修改是由撰写该信条的人所作,其它的则来自于脱离国教者 (The Independents)一六五八年出版的《萨弗伊宣言》(Savoy Declaration)和一六四四年的《伦敦浸信会第一公认信条》。这样做 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表明特别浸信会和他们其它在英国的改革宗弟兄 姊妹在信仰上的一致。今天,改革宗浸信会对《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 信条》持有很高评价,同时许多教会仍然把它视为他们正式的信仰声 明。


    目录

    前言:公认信条的合理性和作用

    1 - 圣经

    2 - 上帝与三位一体

    3 - 上帝的预旨

    4 - 上帝创造之工

    5 - 上帝护理之工

    6 - 人的堕落、罪与刑罚

    7 - 上帝的圣约

    8 - 中保基督

    9 - 意志的自由

    10 - 有效的恩召

    11 - 称义

    12 - 得儿子的名分

    13 - 成圣

    14 - 得救的信心

    15 - 悔改得生与得救

    16 - 善行

    17 - 圣徒的坚忍

    18 - 蒙恩和得救的确信

    19 - 上帝的律法

    20 - 福音及其恩典的影响

    21 - 基督徒的自由与良心的自由

    22 - 敬拜与安息日

    23 - 符合圣经的宣誓与许愿

    24 - 国家官员

    25 - 婚姻

    26 - 教会

    27 - 圣徒相通

    28 - 浸礼与主餐

    29 - 浸礼

    30 - 主餐

    31 - 人死后的状况与死人复活

    32 - 最后的审判

  •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 - 宾客

    每个人都十分珍爱自己的生命,但不同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却有着天壤之别。无神论者认为人 只有一个生命,就是肉身的生命,人死了就一切都结束了;而有神论者一般都认为人有两种生命, 除肉身的生命外还有一个属灵的生命,人死了灵魂还将永存。不仅如此,有神论者之间对生命的 理解还存在着极大的分歧。造成这种差别和分歧的就是人的信仰。 世人的信仰千差万别,或是出 于轻信,或是出于推测,或是出于臆想,而基督徒的信仰根基则是建立在圣经之上的。这里就出 现了一个大问题:基于圣经的信仰与出于人推测、臆想的信仰有何区别?如果圣经只是智慧之人 的作品,对如何做人和如何生活有益,与孔子、孟子和老子等人的作品在本质上无区别,那么基 于圣经的信仰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了。然而,圣经与其他先哲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圣经是神 所默示的。这是圣经绝对真理性的根本保证。 那么,我们凭什么断言说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呢? 除了圣经自身宣告自己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还有许多证据表明这点。本书在阐释这诸多 证据方面的工作是十分杰出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在基督教信仰方面的疑惑,更能使基督 徒坚定自己的信心,践行生命之道。


    目录

    1 - 存在一个支持圣经是神所默示的预设

    2 - 圣经的恒久常新证明它是神所默示的

    3 - 圣经作者表现出的诚实证明它的属天起源

    4 - 圣经教导的特性证明神是它的作者

    5 - 圣经预言的应验证明其作者的无所不知

    6 - 圣经的预表意义宣告它的作者是神

    7 - 圣经奇妙的统一性证明其作者是神

    8 - 圣经不可思议的影响表明其非凡的特性

    9 - 圣经神奇的大能表明它是全能者默示的

    10 - 圣经的完整性证明其来自神的完美性

    11 - 圣经的不可毁灭性证明其作者是神

    12 - 圣经真实性的内在确证

每页      1 -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