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书籍
-
神的主权 - 宾客
经常有人指出,解释神的道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需要维护真理的平衡性, 我们衷心地赞同这点。因为有两件事情是无可争辩的:神有主权,人有责任。本 书力求阐明前者,原因是在我们其它的著作中,已屡次强调了后者。我们乐意承 认,过于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危险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因为只强 调神的主权而不坚持人的责任,就会倾向宿命论;而只偏重人的责任却看不见神 的主权,就是在高举受造者,贬低创造者。
可以说所有教义的错谬就是歪曲真理、谬解真理、不平衡地坚持和教导真理。神 的道也是这样:只有在祂全备的智慧以真实的平衡体现出来时,我们才能享有其 荣美与祝福。过去有太多的人在此失败了;这是因为神真理的一词半句深印于某 人心里,以致他一味专注于这一词半句,而几乎将其它的一切真理拒之门外。既 然神真理的某一教导已被当作“倍受宠爱的教义”,于是乎这又常常成为某一教 派的明显标志;然而传讲神全备的旨意乃是神的每一位仆人的职责(使徒行传20:27)
诚然,在当今这弯曲悖谬的时代,人随时随地都在受到吹捧,“超人”已成为一 个普遍的说法。现在对于神的至高性这个荣耀的事实,确实有必要加以特别强调; 何处否定这点,何处就需要更多地强调。然而就是在这里,我们也需要许多的智 慧;免得我们的热心没有“按真知识”,而且“按时分粮”这四个字也应常常摆 在神仆人的面前,这是因为一个会众所需要的未必是另一个会众所需要。如果一 个人被呼召在先有阿民念派传道者事奉的地方作工,那么神之主权这被忽略的真 理就应当得到阐释--但是要小心谨慎,以免将过多的干粮喂给“婴孩”。基督 在约翰福音16章12节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 我们必须把这训诲牢记在心。反之,我们如果被召去牧养受加尔文主义影响的会 众,那么传讲人之责任这一真理就有益处。讲道者需要讲的不是听众最喜欢听的, 而是他们最需要的,也就是他们最不熟悉的那些真理,或者是他们在行事为人上 最缺乏的方面。
如果讲道者按以上所说的去作,就被指控为背叛者;但是,只要能得主的赞许, 那又何妨呢?他被召不是为了“按着人意去行”,也不是要服从人所定的任何 框框条条;他的事奉乃是要符合圣经。在圣经中,每个真理的各个面都是相互 平衡的,因为凡事均有两面,即使是神的属性也不例外;因为祂不但是“爱” (约翰一书4:8),祂也是“光”(约翰一书1:5);所以圣经既要我们看神的 恩慈,也要我们看祂的严厉(罗马书11:22),因此,一味地传讲一面而忽略 另一面就是歪曲神的属性。
当神的儿子成为肉身时,祂是以“奴仆的形象”而来(腓立比书2:6-7);然 而,虽在马槽里,祂却仍旧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1-12)!圣经说“你 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但是同一章经文又坚持说“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 子”(加拉太书6:2,5)。圣经吩咐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马太福音6:34), 然而圣经又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 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书5:8)。基督的群羊没有一只会灭亡 (约翰福音10:28-29),然而圣经又吩咐基督徒去使他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 坚定不移”(彼得后书1:10)。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事并不矛盾,乃是 互补的,而且互相平衡。一言以蔽之,圣经既宣告了神的主权,也宣告了人的 责任。
不过,在这部著作中,正如前述,我们所关注的是神的主权。因此,虽然我们 也乐意承认人的责任,但是我们不会在每一页去强调它;相反,我们所要力求 强调的是近来几乎被普遍忽视的那一面真理,因为当代约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的属灵书藉都是专谈人的责任与本分;然而事实在于,只求阐释人责任的作者 们,恰恰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神的主权而失去了“真理的平衡”。难道 坚持人的责任就要把神晾到一边吗?--神难道没有权利吗?若要恢复“真理 的平衡性”,即使一百部如此的著作也不嫌多,一万篇关于此主题的讲章也不 为过。“真理的平衡性”已经丧失,丧失的原因是因为不平衡地偏重于人的方 面,即便没有排斥但也至少淡化或轻忽了神的方面。我们承认,此书只谈一面, 因为它只探讨真理的一面,这一面就是久已被忽略的神的那面。
目录1 - 神的主权与今日
2 - 对神主权的定义
3 - 神在创造上的主权
4 - 神在管理上的主权
5 - 神在行事上的主权
6 - 神在救恩上的主权
7 - 神的主权与人的意志
8 - 神的主权与祷告
9 - 我们对神主权的态度
10 - 神主权教义的价值
-
1689年伦敦浸信会公认信条
公认信条的合理性和作用
一九八九年是《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The Second London Confession)(也称为《聚集公认信条》(The Assembly Confession)或《一六八九年的浸信会公认信条》(The Baptist Confession of Faith of 1689))已出版三百周年。虽然在一六七七 年该书是匿名着成并出版的,但在威廉和玛丽登基以及信仰宽容法案 (The Act of Toleration)颁布以后,英国的特别浸信会 (Particular Baptists)举行公开集会,在信条上签名,并为广大基 督徒重新出版了该信条。尽管有些改动,但一六四七年的《韦斯敏斯 德公认信条》仍被作为《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的基本框架。其 中一些修改是由撰写该信条的人所作,其它的则来自于脱离国教者 (The Independents)一六五八年出版的《萨弗伊宣言》(Savoy Declaration)和一六四四年的《伦敦浸信会第一公认信条》。这样做 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表明特别浸信会和他们其它在英国的改革宗弟兄 姊妹在信仰上的一致。今天,改革宗浸信会对《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 信条》持有很高评价,同时许多教会仍然把它视为他们正式的信仰声 明。
目录前言:公认信条的合理性和作用
1 - 圣经
2 - 上帝与三位一体
3 - 上帝的预旨
4 - 上帝创造之工
5 - 上帝护理之工
6 - 人的堕落、罪与刑罚
7 - 上帝的圣约
8 - 中保基督
9 - 意志的自由
10 - 有效的恩召
11 - 称义
12 - 得儿子的名分
13 - 成圣
14 - 得救的信心
15 - 悔改得生与得救
16 - 善行
17 - 圣徒的坚忍
18 - 蒙恩和得救的确信
19 - 上帝的律法
20 - 福音及其恩典的影响
21 - 基督徒的自由与良心的自由
22 - 敬拜与安息日
23 - 符合圣经的宣誓与许愿
24 - 国家官员
25 - 婚姻
26 - 教会
27 - 圣徒相通
28 - 浸礼与主餐
29 - 浸礼
30 - 主餐
31 - 人死后的状况与死人复活
32 - 最后的审判
-
称义 - 布卡南
我们需要与神——我们的创作者和审判者——有关系。显然,关于蒙祂悦纳的错误理解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经过生命的历程却不能到达你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地,这是何等的悲惨!那么,对我们来说,知晓在神的眼中被称义的正确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称义,我们必须注意三个事实;(1)在神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2)神不会忽视我们的罪;(3)耶稣基督仁慈地为罪人作代替者——我们的罪被算为祂的,祂的顺服和圣洁被算为我们的。所有这些事实者记载在神向我们启示真理的圣经中,因此也有权威。
哪里有人忽视或误解这些真理,那里就会有不懂得怎样蒙神悦纳。若人们丢失了关于称义的真理,那么,他们就丢失了怎样得救的真理知识。
在本书中,布卡南博士想要解释圣经中关于称义的教导。我想大概没有任何其它著作如此全面地讨论过这个论题。
~ 约翰 亚波比 (John Appleby)
目录第一部分:称义教义在历史上解释
1 - 旧约圣经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2 - 新约圣经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3 - 教父时代到公元1200年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4 - 改革宗时代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5 - 紧接着时代以后,罗马天主教会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6 - 改革宗时代以后,基督徒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7 - 改革宗时代以后,圣公会对称义教义的解释
第二部分:称义教义的解释
8 - 圣经中使用 “称义” 这个词的真义
9 - 什么是称义
10 - 称义与神的律法之间的关系
11 - 称义与基督和死之间的关系
12 - 基督的功劳是我们称义的惟一根基
13 - 称义与神的恩典以及人的努力之间的关系
14 - 称义与信心之间的关系
15 - 称义与圣灵事工之间的关系
-
圣洁 - 莱尔
“许多年来,我一直深信,……基督徒对实践上的圣洁和将 自我完全分别为圣献给神并没有足够的投入。……个人敬虔 这个主题,可悲地退居幕后。……「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 (多2:10),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性情使之显得美好可爱,这 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却被大大地忽略了。”这是莱尔的著作 《圣洁》一书开篇的话。如今,此书已成了他所有著作中最 有名的了;其实,“可爱和美好”用来形容本书的实质,实 在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它实在是卓尔不凡的。不幸的是,莱 尔当时很有理由论述这个题目:“当今基督教的宣信溪流比 以往宽多了,但恐怕我们得承认,它同时也浅多了。”不管 他二百年前所看到的是多么可悲,今天的光景都更加如此了 ——他的话仍是今天情况的写照。莱尔时代“廉价的基督教 ”已经生出子孙,我们周围有许多它的后代。在《圣洁》一 书中,莱尔没有故弄玄虚,假装得到了启示,也没有推销低 标准、简单化的诀窍。他走的是“古道”,教导的是“律法 和先知”。其最终结果是,本书何止是一部永不过时的基督 教经典著作,它乃是高崖上的一座灯塔:不但警示人躲避那 使多人翻船的险滩,而且也照亮了那“更美妙的道路”—— 让人更清楚地看到了真基督教,并展示了那满有荣耀的“圣 洁之美”,而没有这样的圣洁,人是不能见主的。
目录1 -罪
2 - 成圣
3 - 圣洁
4 - 争战
5 - 代价
6 - 长进
7 - 确信得救
-
试探 治死罪 - 欧文
约翰•欧文(John Owen)是公认的后宗教改革一流的神学家之一。他的事工广泛而又多样多,他是:传道人、国务活动家、政治顾问、律师、著作家、辩论家以及信仰的捍卫者。但他对教会最大的贡献也许是他那些关于“向已死”以及“试探和罪”的教牧著作。他的传记作者之一安德烈•汤普森(Andrew Thompson)写到:“如果不读他的论文,‘信徒如何治死罪’ 之类的实践性著作,我们就不会看到他的伟大之全貌,他固然把真理同异端的错谬对应起来,但更多多是他把真理同人心多败坏和诡诈联系起来。” (著作一110)
自从十七世纪初版以来,欧文多著作一直受到基督徒们多珍视和喜爱,因为它们对罪和试探对论述,带给他们不同寻常对洞见,让他们看见人心和私欲对深处其难以约束对诡诈。1633年,在欧文对葬礼上,他的同事大卫•克拉克森(David Clarkson)说,“你们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而不需要我告诉你们,他为之努力的伟大目标是促进生活上的圣洁,以及这圣洁这你们中间的操练。”换言之,欧文并不是蛋蛋传讲这些真理;乃是努力活出它们。
对于任何强烈渴望胜过肉体的灵魂来说,本书都上适切的,其实没有哪一个基督徒是不需要使自己的灵魂胜过肉体的。正如欧文所说,“自信已经摆脱罪的定罪权势的最优秀信徒,仍然应该以治死罪的内住权势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任务。”得胜不会是轻而易举样取胜呢?这正是呢需要从本书中发现的。书中给出了一个合乎圣经的作战方案,帮助呢克服个人的罪和试探。愿主施恩与你,使你对这种得胜既有一种圣洁对渴望,又明白如何取得这样对胜利。
目录
第一部分 试探1 - 救主对试探的警告
2 - 用心对付试探
3 - 对于试探,我们为何要如此警惕?
4 - 试探的力量
5 - 这一切的努力真是必要的吗?
6 - 落入试探的症状
7 - 我们怎能远离试探?
8 - 我们在警醒防备什么?
9 - 我们如何才能保守自己的心抵挡试探呢?
10 - 不「警醒和祷告」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二部分治死罪
1 - 神的应许与信徒的本份
2 - 每个信徒一生的本份
3 - 圣灵在治死罪上的事工
4 - 治死罪的价值
5 - 对实践治死罪的介绍
6 - 对治死罪积极的解释
7 - 实践治死罪的第一大原则
8 - 治死罪的第二大原则
9 - 治死罪的第一条具体原则
10 - 治死罪的第二条具体原则
11 - 治死罪的其它五条细则
12 - 默想神完美的威严
13 - 勿让你的心欺骗你!
14 - 最后的训诲
-
成立教会的必要条件 - 唐修贤
序言
生活中有不少值得庆祝的事,但很少有几件事比建立新的教会更庄严更令人愉快的了。看到一群基督徒彼此委身,诚心渴望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来荣耀神,这是一种极大的喜乐。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挑战,这足以让我停顿一下,祈求神天天赐予他们多而又多的恩典。最近有一群基督徒邀请我讲几篇道,以此来帮助他们预备进入这种委身。这本小册子中的一系列信息,就是准备这些讲章时的研经成果。这是一个号召,它要求所有想要加入一间教会的人都要明白,自己必须忠心履行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我的建议是,领袖使用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来教导这个材料的每一章,然后带领弟兄姊妹探讨接下来的复习题。其目的是确保每个人都理解自己应该委身于什么,并且劝勉他接受这些责任,并开始采取在各个方面往前走的实际步骤。要保证对那些有进步的人说出鼓励的话,对那些有挣扎的人予以忍耐,但总的来说要以爱心鞭策所有要加入教会的人,在各个方面既忠心又努力追求长进,使教会能够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中增长并兴旺。
我要特别感谢起初邀请我提供这次帮助的教会,神使用他们的愿望来激励我下功夫写成这个材料。我也向我妻子表示感谢,在我把这类的材料讲出或印出之前,她总是以同我探讨的方式帮助我完善材料的内容。最终,这份材料所带来的任何祝福都归功于神,因为是祂在 祂话语里为祂众教会的福益启示出这些真理。
愿那用自己宝血赎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使每一位力图在所有这些方面忠心付出、恪尽职守委身于自己教会的人都在灵里健康兴盛。
愿主的恩惠常与你同在。~ 约爱真
目录1. 你是否尊重教会的地位?
2. 你是否委身于本教会的弟兄姊妹?
3. 你是否委身于本教会的教导?
4. 你是否委身于本教会的敬拜?
5. 你是否委身于本教会的惩戒?
6. 你是否委身于奉献钱财以支持本教会?
7. 你是否委身于本教会的服侍?